清廷国门一线开
珠江口上舶帆白
一昔吹过粤海风
便向汉关遗珍来
1757年到1841年,清广州作为“一口通商”的重要口岸,中西文化荟萃,能工巧匠云集。
2021年3月12日,以城市建设起伏和商贸流通盛衰为聚焦的江汉关博物馆携手广州博物馆,联袂主办《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展》。
展览共有来自广州博物馆的近70件(套)文物珍品,其中既有广州口岸以及街巷贸易的图画,又有具有岭南工艺特色、融合东西文化元素的广彩瓷器、石湾窑品等,真实再现18、19世纪广州口岸辉煌的对外贸易历史和东西方文化汇流的社会景象。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展
展览时间:2021/3/12-2021/6/18
展览地点:江汉关博物馆三楼交流展厅
主办单位:江汉关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
观众可在参观过程中,领略清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感受异域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时,展览中还融入了万里茶道的部分内容,以实物展示和图文版面形式展现武汉在同时期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成就,尤其在茶叶贸易方面。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汉口茶叶贸易的全盛时期,茶叶出口量占全国的比例最高时达到80%。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经万里茶道运往俄国的砖茶。武汉一度成为万里茶道中国段上最大的贸易集散中心,享有“东方茶港”的美誉。
下面,让我们抢“鲜”一睹这些“海贸遗珍”。
青花瓷器 清丽雅致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英文中“china”瓷器与中国同为一词。自唐代开始,中国瓷器便远销海外。明清时期,广州成为外销瓷的主要输出口岸,青花瓷和广彩瓷受到欧洲国家的热烈追捧。
清 康熙 青花矾红描金山水纹蚌壳形三足洗手盆 广州博物馆藏
青花瓷是素胎上用钴蓝料绘画后施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具有清丽的色彩、雅致的情趣,得到欧洲人持久的青睐。清代早期,瑞典东印度公司进口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由于青花瓷的巨大需求和利润空间,使得欧洲从18世纪初已经开始仿制中国瓷器。
清 乾隆 青花梧桐楼阁纹高足壶 广州博物馆藏
梧桐楼阁是清代外销青花瓷最流行的装饰图案,又被称为“柳亭图”、“石桥图”,在审美情趣和绘画风格上深受当时文人画的影响。
以流水小桥、行人小舟、梧桐柳树、亭台楼阁等元素为主,远景重山叠峰,一片水光山色,犹如一幅幅空灵、淡雅的中国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深受外国顾客喜爱。
清 嘉庆 青花矾红描金啤酒杯 广州博物馆藏
广州彩瓷 堆金积玉
广彩瓷全称“广州织金彩瓷”,初创于清康熙晚期,成熟于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选用景德镇的白素瓷,工匠们依外商来样彩绘烧制,纹饰精细、色彩艳丽、有堆金织玉之感故称“织金彩瓷”。
清 乾隆 广彩希腊神话故事图盘 广州博物馆藏
18世纪开始,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的广州彩瓷在造型及装饰上呈现强烈的中西合璧风格。
清 乾隆 广彩锦地开光人物纹茶壶 广州博物馆藏
在花纹装饰方面,既有传统中国风格的花纹、人物、故事,也大量出现西方事物,如皇室纹章、贵族徽识、城市标志、公司商标、希腊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等等。这类“订烧瓷”的价钱贵于其他瓷器,但作为社交礼品,仍然很受欧洲人士欢迎。
清 乾隆 广彩锦地青花开光人物纹执壶 广州博物馆藏
上图壶身描绘了清代满族家庭生活情景:画面左后方勾勒出房屋一角,右后方勾勒出近处的树木和远处的小山、屋舍。正前方是笑容满面的一家四口,最右侧的小男孩指着桌子上的两盆花草手舞足蹈。通过这幅图案,可以一窥清朝家庭的一个侧面,实属难能可贵。
18世纪,许多画家随外国使团来到中国,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一一绘制出来,也有许多游记对此进行描绘,这些画面和文字的传播加深了西方社会对中国人生活的好奇,广彩“满大人”图案应运而生。
清 乾隆 广彩开光人物纹海棠形瓶 广州博物馆藏
纹章瓷器 昭显荣耀
“纹章瓷”又称为徽章瓷,是欧洲人来华订烧瓷器的一种。瓷器上面带有标志欧洲诸国的贵族、显赫家族、军团、公司等特制徽章。
清 乾隆 广彩徽章花卉纹花口盘(在餐具显眼位置描绘“CAS”标记 )广州博物馆藏
这类瓷器造型独特,装饰纹样精美,是中西方装饰艺术的结合体。广州生产的“广彩瓷”亦多有生产此类瓷器。
清 宣统 广彩徽章花卉纹椭圆形盖窝 广州博物馆藏
清 乾隆 广彩花卉纹外文茶壶 广州博物馆藏
清 乾隆 珊瑚红描金开光粉彩西洋人物纹碗 广州博物馆藏
石湾窑品 生动传神
位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的石湾窑,是明清著名的民窑之一。石湾窑以善仿钧窑而著称。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翠毛釉等为佳,但仿中有创。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石湾陶塑,是石湾窑的典型品类,且以其“胎釉深厚朴实,造型生动传神,技法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而风靡天下,享誉海内外。
清 石湾窑红袖持钵罗汉像 广州博物馆藏
此塑像头戴礼帽,深目高鼻,肩系披风,脚穿长靴,怀抱着精挑细选的瓷器,右足踏于松毛狗上,把清代来华欧洲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末 石湾窑洋人抱瓶立像 广州博物馆藏
东方茶港 享誉世界
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丧失,海上丝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然而以汉口、镇江、南京、天津等为代表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对外贸易在19世纪60年代后获得了较大发展。1861年,汉口开埠。1862年,江汉关设立。汉口开埠设关,促进了武汉的商贸繁荣和城市发展。尤其是武汉的茶叶贸易更是在一段时期内获得空前发展,武汉一度成为中俄万里茶道中国段上最大的贸易集散中心,享有“东方茶港”的美誉。
19世纪汉口外销俄罗斯米砖茶 江汉关博物馆藏
1894年5月4日《伦敦画报》中国茶宣传广告铜版画 江汉关博物馆藏
19世纪晚期红木嵌螺钿福禄寿三星茶叶罐 江汉关博物馆藏
此次展览的价值与意义:
馆际交流展现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通过这次馆际交流展,把文物引进来,给馆藏文物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展示舞台,让公众对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受欢迎程度有更具体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展现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对人们美好精神生活的一个满足。
加强海上文物的保护与研究
本次展品,均为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的见证。展览的举办可以进一步加强海上文物的保护与研究,把海上文物与展览、科研、文化产品等相结合,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做出更大的成果。
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这些当时远销海外的清代艺术品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中西方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历经多年依然绽放华彩。也是文物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工匠精神”应代代相传、弘扬广大。
“工匠精神”适用于任何时代,想要把文化代代传承,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国瓷器、家具、纺织品、金属器等的输出,更是中国文化的西行。
本次展览文物,是东西方经济文化在岭南交流碰撞的结晶,汇聚了国人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凸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真实再现了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的繁荣盛况及东西方审美和艺术交流碰撞的奇丽景象。此次“海丝遗珍——清代广东外销艺术品展”,不仅能让更多观众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灿烂辉煌,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更加强了莞鄂两地的展览合作与文化交流。
乘物可以游心,在这莺初解语的春日里,何不来江博开启您的“海贸遗珍”最美穿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