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亲笔批复桑宝说帖手迹
俗话说:“人过留声,雁过留名”,对湖北武汉来说,张之洞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在武汉城市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兴洋务,办学堂,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为武汉的近代城市建设殚精竭虑,作出了极大贡献,至今仍为后人敬仰,他在一百余年前主持修建的后湖长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张公堤”。相对于大名贯耳的张之洞,人们对江汉关监督桑宝这个人则所知甚少,一件百余年前张之洞亲笔批复桑宝说帖的手迹,将两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份说帖写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上面分别有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江汉关监督桑宝的手迹。说帖为折页形式,以小楷书写,字迹端正清楚,一丝不苟。首页正中方框内写有“说帖”二字,左下角注明“江汉关监督桑宝谨呈”,说帖手书正文如下:
敬禀者窃奉:宫保宪谕饬向四川造币分厂订购铜斤,业将立定合同并加购情形交由邹道转禀在案。职道伏思,此次铜价,初议本有三十七两五钱之说,旋因四川陈道玉麟屡次反覆,致每担加涨四两五钱,第以鄂省需铜甚急。遵饬照定,复于原订一万担外又加三千担,按每担四两五钱扣算,实多需银五万八千五百两。虽荷垂宥,不予呵责,扪心自问,终觉惭恧。欲设法贴认又非微力所能支。因思前岁在汉一马头后购地一段,订立合同,去冬因无款应付,不得不与议退,除酬中用一百方外仅获盈余地六百二十方,以现在时价核计,约值已在六万左右,此中情形早邀鉴及。刻当鄂省财力困乏,宫保宪筹款维艰,职道素荷栽培,即不因此次委任,亦应竭力图报,所有此项购铜加涨之价,无论何处拨发,拟请以前项地亩变价弥补,俟蒙允准,职道即将原订购地合同缴呈,先行设法质押,将未或招商承购或饬业主收回,以免急于出售,价值吃亏。至铜价应由何处拨交,款巨期迫,亦须预为筹画,均祈批示只遵,惟铜价未甚合宜,拟恳优加体恤,另派妥员经理付价售地,各事勿使职道经手银钱,庶几稍释嫌疑。抑职道更有请者,宜昌接收铜斤成色,过磅均关紧要,非有熟于制造之员,恐不足以昭慎重,可否?谕由铜币局加派委员前往拣选,并赶即接收装运之处。附候宪裁施行。
说帖后面,有张之洞草书批复如下:
现据委员黄仁英叶□孝□□止接收川铜七千零六十九,掺合并饬,知铜价由铜币局照发,其一马头之地合同契据即缴呈官钱局点收,确加勘文。□报存案,即由管钱局管业,其中用一百方,官钱局如能设法与中人妥议给与现银,将此一百方一并收回,以免□处□葛尤为妥善。至桑道于鄂省急需铜斤之际,深知公款支绌,慨然将已购紧要地段捐出变价,以添凑购铜涨价之巨款,洵属深明大义,公而忘私,深堪嘉奖。即与管钱局高道合商,妥□可也,二十三日。
所谓“说帖”,也称“便柬”、“便帖”和“建议书”。这份说帖,即是桑宝写给张之洞关于解决购置铜斤款项的一份建议书。
1862年汉口设立江汉关,外籍税务司为江汉关的实际当家人,地方当局只设江汉关监督。这监督是个啥官儿呢?名义上好听得很,是江汉关的最高长官,但权力却有限,江汉关收税的事儿全由税务司说了算。桑宝于1905、1906年曾两次出任江汉关监督,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直接任命,前后任职时间只有1年左右。
张之洞督鄂时雄心勃勃,推行湖北新政,办工厂、振商业、兴教育,发展武汉近代金融事业,使武汉成为享誉世界的“东方芝加哥”。当时张之洞兴办洋务可谓举步维艰,上的项目多,摊子铺得大,但清财政每年能拨的款子仅有200万。超出部分全由地方自筹。这样入不敷出,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便成为常态。此说帖所反映的就是张之洞当时推行洋务新政时窘迫的经济状况。
从这件说帖内容来看,1906年湖北向四川造币分厂订购了一万担铜斤,后由于加购三千担,而且每担加价四两五钱,这样即由原价三十七万两五钱涨至四十二万两,致使购铜成本超出原计划5.85万两。当时,在张之洞湖北新政的推动下,湖北工业发展势头迅猛,铜是湖北急需之物,即使“公款支绌”,这批铜亦要想方设法买下来。
就在张之洞正为筹措这笔资金遇到困难而焦头烂额之时,江汉关监督桑宝适时呈递说帖,向其提议,将合兴公司原购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土地的合同,缴呈质押或招商承购,用以填补购铜所差之款项,以解燃眉之需,为了以示清白,桑监督还主动要求“另派妥员经理付价售地,各事勿使职道经手银钱,庶几稍释嫌疑”。
桑宝的主动献策,无异于雪中送炭,说明了这位官员还是很有责任心的,想到了这个变通的法子。就像正想打瞌睡的时候就有人送来了枕头一样,正苦于筹资无方的张之洞对桑宝的提议极为赞赏,即刻亲笔批示,其中有语:“深明大义,公而忘私,深堪嘉奖”,欣慰之情溢于笔端。
这份张之洞亲笔批复江汉关监督桑宝的说帖手迹,作为历史珍档现藏于湖北省档案馆,为后人了解张之洞督鄂时期的这段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极具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