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港务纠纷致日、英、德的照会
在湖北省档案馆特藏库里,珍藏着一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2月清政府写给日本、英国、德国总领事的照会。该照会长42厘米,宽20.5厘米,系用毛笔小楷写在仿古宣纸上,文字从左至右作竖式排列,内容如下:
堂兼署督部端。札开案查咸丰11年,英国初设租界,经前藩司与英参赞议立租约,声明界址不能越花楼巷之西一带,免碍镇市铺屋。嗣后各国到汉租地一律办理在案。前日英国、法总领事来署,言及日本大阪公司码头趸船,现设在马王庙江边地方,虽与设立租界有间究,与前定英国租约内声明之语不符,请照会日本领事,即令该公司迁移等语。本兼署部堂查,日本大阪公司在汉镇马王庙开设码头,前任永泷领事函商该前关道,以日本租界未定,原定暂假,今彼国租界早以划给,而近年以来每遇江襄二水涨发溜势冲急,屡有民船碰撞趸船,并触锚链失事,淹毙人命之事是以。本任督部堂张。前经檄饬,该关道照会日本领事转饬公司,及早设法将趸船从速迁移,以免伤害华民性命,而符原议。即使一时未能即迁,亦须订一切实期限,以免推宕。今兼署堂详加酌核,定限六个月,从下月起连闰扣至七月底止。令大阪公司如期将趸船移开。以后轮船只能在江心停泊,不得驶近江边所有栈内,货物用船驳运上轮。如此变通办理,于公司商务,亦无所损,而从此可保中国民船无数性命,庶合乎天理人心。日本官商当必恻然允从也。合亟札饬,为此札仰该关道即便,照会日本领事,转饬大阪公司遵照办理,一面照会英总领事暨德领事查照等。因奉此除分别照会外为此照会。贵领事、贵总领事、贵领事,请烦查照。希即转饬大阪公司遵照办理,望切施行。是荷!
这份照会见证了近代武汉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由此可见近代武汉是伴随着武汉人的辛酸泪开始的。
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迫使汉口辟为通商口岸,从此汉口封闭的大门被迫打开,开始任由洋人们自由通行、做买卖、租地建房。最早来汉口经商做买卖的是大英帝国,为了方便经商,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以象征性的价格在汉口沿江租下一块地,自此“管办此地一切事宜全归英国”。英国首开租界后,其他列强亦纷至沓来,德、俄、法、日等国先后在汉口设立租界。
1862年,即汉口开埠通商后的第二年,取得“内河航行权”的美英等西方列强,争先恐后的开辟长江航线,其国的轮船公司也纷纷进入汉口经营长江航运,武汉很快成为“扬子江航路竞争之中心点”。伴随着长江航线的广泛开辟,一大批码头、仓库、堆栈在长江边兴建。1863年英商修建宝顺栈五码头,1871年俄商修建顺丰茶砖栈码头,1873年英商太古公司修建专用码头。至清末,汉口沿江一带的深水港区修建的外国公司码头已达到数十座,同时更多的外国轮船公司相继进入长江流域,汉口成为繁忙的国际性商业港口城市。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甲午战争后,日本航运业因得到日本政府的津贴也开始大举进入长江干线。首先到汉口开辟航线的是日本大阪商船公司,因当时日本在汉口还未划定租界,这样由时任领事永泷与江汉关监督函商,以日本租界未定为由,暂时将英国租界边界的马王庙假借给大阪公司修建码头。并确定日本在汉口划定租界后即退还。可这一借就是好几年,用着方便了也就不想走了。
眼看日本划定租界也近5年,大阪公司仍然没有退还的意思,这下英法不高兴了,二国总领事找到湖广总督署,讲明大阪公司现有的马王庙码头“原定暂假”,该码头修建在此也不合适,“每遇江襄二水涨发溜势冲急,屡有民船碰撞趸船,并触锚链失事,淹毙人命之事是以”,为了避免“伤害华民性命,而符原议”,强烈要求清政府照会日本领事,即令大阪公司从速从马王庙码头迁走。
湖广总督署“详加酌核”后,为维护中国政府的尊严,不食信于外国人,也为保中国民船无数性命,作出限定大阪公司6个月内将趸船移开的决定,并将此决定照会英德日三国总领事。久拖不决的外国人的港务纠纷终于得到解决。
1907年,大阪公司与日本邮船公司、湖南汽船公司和大东汽船公司合并组成日清轮船股份公司,总公司设在日本,上海、汉口设有分公司。汉口日清公司在离日租界1100米沿江处设立码头两座,堆栈6处,在汉口营运船舶也达到13艘。自此,以汉口为中心的汉泸、汉宜、汉湘航线形成中英日“三家分晋”的营运格局。
该照会是武汉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后,国土任由列强租用、资源任由掠夺、市场任由占领的真实反映,它带给武汉人民心灵上的创伤至今难以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