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关大楼报时大钟曾两度改曲

 

       对于住在长江边的武汉人来说,自打江汉关大楼建成后,其每一天都是从江汉关的钟声开始的,这钟声对很多老武汉来说,唤起的不单单是对于时间的考量,更多的是对往事的记忆和回望。

      江汉关以钟楼而声名远播,它于1924年落成。最初修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方便市民,在钟表尚不普及的年代为民众指示时间,而主要是出于自身海关业务的需要。当时,中国海关被洋人把持,洋人们按照西方国家的通行办法,以天数来计算船舶吨税,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但出入汉口的船舶来自世界各地,各国的船舶上虽然都有自备时钟,但误差很大,经常引起争议。为了统一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确保税银不流失,海关规定皆以海关钟楼敲点为准。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船舶的进港情况,钟楼上还修建了瞭望台,海关人员通过瞭望台,不仅可以清楚地观测到江面船只的动态,而且通过挂出的旗语还能有序地指挥轮船进港,妥善安排进出港的检验和审查等工作。

      江汉关的报时大钟由美国蔡司·吐麦士钟表公司(Seth Thomas Clock Co.)制造。当时整个汉口还没有见过这么大体量的钟,更不说安装了。好在汉口达卫长和亨达利钟表公司有懂安装的技术人员,大钟的安装就交由达卫长和亨达利负责。大钟具有打点和奏曲二个功能,其乐曲取自英国伦敦议会大厦钟楼所奏的《威斯敏斯特》的旋律。它一小时敲打四次,按15分钟奏1小节4个音符,30分钟奏2小节8个音符,45分钟奏3小节12个音符,60分钟奏4小节16个音符的顺序循环播放。鸣奏时钟声洪亮,响彻四方。

      江汉关钟楼自建成后就鲜有人进入,不说海关以外的人,就是在本大楼工作多年的员工,也没有机会一睹其芳容。钟楼在一般人眼里充满了神秘感,其实里面的结构比较简单。它共分上下四层,一层为大钟摆砣室,二层为大钟机件室,是大钟的心脏部分,机芯约一人高,有成百上千个齿轮互相咬合,齿轮又与粗硕的钢丝绳相连接,钢丝绳下挂着三个巨大的钟摆,一个敲整点,一个管走时,另一个负责报刻。三层为大钟时针室,四面外墙上均嵌设着巨大的钟面,直径逾3米,针长达到1.7米,晴朗天气时,人们在十里以外都能清晰地看到钟面。最高一层是钟室,里面摆放着5个不同音阶的铜钟,一大四小,最大的接近一米,钟口直径约1.2米,小的高约半米,我们所听到的打点和奏鸣的声音就是通过机械敲打这些钟面发出的。再往上,通过一个狭窄的小铁梯就到了钟楼顶,顶上有一个很小的平台,中间插着一根七公尺长的桅杆,桅尖上装有风向仪和用铜铸的E、W、S、N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中还镶有一艘鎏金的英国式帆船,阳光照耀时,熠熠生辉。

      因钟楼大钟的精准关乎海关的税收,因此自1924年元月18日大钟敲响第一声后,历任税务司都非常重视对报时大钟的保养。2000年9月,已进入年迈之年的江汉关大钟因运行时间太长,各部件均趋于老化,不得不进行了一次“全身换血”。将原有的机械机芯换成了石英机芯,并安装了GPS,自动跟踪格林尼治时间,每52秒校正一次时间。大钟的内部还安装了备用电池,若遇到停电等特殊情况,大钟仍然可以运行24小时。若备用电池用完,大钟的10年记忆功能还能在通电后自动追踪时间,直到与北京时间同步。这次脱胎换骨式的大修,使江汉关大钟除了外观没变外,里面已面目全非,原汁原味的钟声也止步于此。

      尽管如此,江汉关的大钟至今仍然是武汉这座城市迷人的人文景观之一。它的钟声照旧那么优美动听,它的每一个变化都会牵动着武汉市民的心。

      如今漫步汉口江滩一带,我们仍能听到江汉关钟楼那悠扬动听的钟声。只是,在高楼林立的这座城里,钟声再也不能象以往那样响彻三镇。但对老一辈武汉人来说,对钟楼的情感和依恋永远不会改变,在那一声声的钟声里,岁月老去,故情悠然。

用户登录

页面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