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关的钱曾充淮军军饷


自从外国的洋枪洋炮打开腐朽的大清国门后,中国社会局势顿时焦头烂额起来。为了支付对外战争失败的赔款,维系庞大军队的费用,扑灭国内风起云涌的各地起义, 以及进行自救的洋务运动等,清政府动辄花钱如流水,但大清国库那点钱左支右绌,只能补东墙、贴西墙。虽然不平等条约规定,由外国人帮办中国海关税务,但海 关采用西方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工作效率开始发生了质的提升,包括江汉关在内的海关税收充盈起来,一下子成了支撑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机构运转的重要财政来 源和救命稻草。

因战势需要临时招募的淮军

编练淮军对抗太平军的李鸿章

1861年下半年,太平军在浙东、浙西战场连获大捷,直逼当时开埠最早、商贸最繁荣、洋人聚集较多的上海。守备上海的清军哪里抵抗得住,外请的英军又未能赶到,眼 见上海有失陷之虞。上海官绅不由惊恐万状,赶紧派代表向已经克复安庆的曾国藩处乞师求援。此时湘军正在倾力围攻天京(今南京),哪还能派兵援沪。于是曾国 藩派他的得意门生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回家乡招募两淮勇丁,才干过人的李鸿章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就组建起一支以湘军为“蓝本”的私人军队——“淮军”。1862 年4月初,李鸿章率刚刚组建的淮军,在英美势力的支持下,乘坐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军控制的长江区域,抵达上海,与上海的英、美各军联合对抗太平军,暂时稳 定了上海的局势。

此时,出于解除上海之危,彻底打败太平军的考虑,赫德把持的海关对于提高淮军战斗力、解决武器装备方面显得格外积 极。江海关立马拿出税收银两,购置洋枪洋炮,扩编部队。同时,淮军又学习西法。1863年,各营于营、哨官外延请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并改抬 枪、小枪等队为洋枪队,其劈山炮队亦改为开花炮队。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故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增至七八百人不等。1877年后又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 虏伯炮队。

具有现代新式军队特色的淮军

应该说,淮军是当时中国最早具有军事近代化特色的军队,也是晚清政府在湘军逐步解散后不得不依赖的统治工具,而李鸿章也正是凭借了淮军势力,进而掌握了晚清的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江汉关承担淮军军饷达千万两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维持庞大军队的开支可不是个小数目。淮军刚成立时兵力有6000余人,到上海后为应付战事一度扩编,1864年精减裁撤,留下 104营5万余人。这些还主要是陆军,加上此后建成的北洋水师,淮军规模不容小视。而维系庞大的军队,对于国匮民穷的晚清政府来说并非易事。淮军又属于因 战时需要临时募集的勇营,其军费开支不得不靠临时募集,这样一来,也只能打海关的主意了。当时淮军军费来源,按李鸿章奏折所言,以“苏沪厘金、淮南盐厘及 江海、江汉两关洋税为大宗,川鄂浙江等省协饷次之”,就是说主要靠苏沪厘金、淮南盐厘及江海关、江汉关等海关的税收供给。

江汉关从1863年到1896年间,每年关税收入一般保持在100—200万关两左右;其后1897—1911年间,关税总额有所提高,每年都超过了200万关 两,照此,江汉关每年关税收入的相当一部分都划给了淮军,从1865年到1910年满清覆灭前一年,将近45年里,江汉关拨给淮军的军饷达千万两之巨,其 军费开销之大可想而知。

客观地说,淮军虽然军费有了保证,拥有现代化的战备,具有现代新式军队的特色,但由于其主要管理方式仍因袭 湘军,体制本身有着不少的矛盾与弊端,内部贪污腐化、克扣兵士饷银的情况亦屡见不鲜。中日甲午海战后,淮军势力大大衰落,到了八国联军侵华后,随着 1901年李鸿章的逝去,由海关银两堆砌起来的淮军大厦崩塌,其地位最终被清末新编北洋陆军所替代。

用户登录

页面建设中